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克島危機專題】黑水國際

【克島危機專題】黑水國際

大中華時報   編者:周子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地點:烏克蘭基輔市
                              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三月十日中原標準時間二十一點十九分

   
簡介
黑水國際(Blackwater Worldwide),現名Academi,原名Xe Services LLC、美國黑水(Blackwater USA)是一家私人軍事、安全顧問公司。由前美國海軍三棲特戰隊(註一)成員埃里克·普林斯(Erik Prince)與阿爾·克拉克(Al Clark)於西元一九九七年創立,公司總部位於美利堅合眾國(註二)北卡羅來納州(註三)。公司成立時只有六個人,九一一襲擊事件(註四)後, 業務突飛猛進,從西元二零零二年到西元二零零五年,營業額增長了六百倍。該公司在推廣市場時自稱是「全球最全面的專業軍事、執法、安全、維持和平與穩定行動的公 司」。它是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主要軍事任務承包商(Military Contractor),負責建立與訓練伊拉克新陸軍、警察。而其在美英聯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註五)中所扮演的幕後角色曝光後,它的業務與營運方式就成為輿論爭議與指責的焦點,黑水國際因一連串違規事件,在西元二零零九年一月被停止在伊拉克(註六)運作的牌照,之前的合約執行至西元二零零九年九月為止。

公司結構
.黑水訓練中心
對軍隊、政府和執法機構提供戰術和武器訓練。黑水訓練中心每年也會不定期的辦些對外開放的短期訓練課程,例如徒手戰鬥課程、狙擊手(註七)訓練課程等。在這裡受過訓練的有五萬多人。新進招募人員在經過嚴格的背景調查、犯罪紀錄調查以及通過體能測驗與臨床心理學測驗後可進入黑水學院(Blackwater Academy)接受訓練,並於結訓後進入公司服務。
黑水標靶系統
此部門提供與維修靶場標靶與「shoothouse」系統。
黑水安全顧問
黑水安全顧問(BSC)成立於西元二零零二年。它是伊拉克戰爭中受雇負責保護政府官員,建立與訓練伊拉克新陸軍、警察的60多家私營保安公司之一。其裝備目前已知包括了配屬於快速反應小組(QRF)(註八)的MD-530F直昇機、Sikorsky S-92直昇機、使用於伊拉克的AB 412直昇機、使用於伊拉克巴格達(註九)機場與綠區間的愛爾蘭路徑(Route Irish)的RG-31人員運輸裝甲車及Force Protection Industries的Cougar H裝甲車。
黑水飛艇公司
黑水飛艇公司成立於西元二零零六年一月,主要業務是建造及提供遙控飛艇(RPAV)監控服務。
黑水載具
黑水最近宣佈自製的人員運輸裝甲車熊式裝甲人員運輸車。
黑水海事
黑水海事提供海事保安單位的戰術訓練。
渡鴉開發群
為設計與建造美國黑水於北卡羅來納州的訓練中心於西元一九九七年成立。
環球航空服務
飛機維修與策略性運輸,擁有「Presidential Airways」與 「STI Aviation」兩家航空公司。「Presidential Airways」聲稱獲得美國國防部(註十)的機密設施使用許可。
黑水傘兵小組(BWPT)
灰石有限
灰石有限註冊於加勒比海(註十一)大西洋(註十二)邊界上的巴貝多(註十三),負責招募非美國籍的工作人員以執行美國境外的安全服務業務。

人事
黑水的創建人埃里克·普林斯(Erik Prince)、總裁加里·傑克遜(Gary Jackson)、執行副總裁比爾·馬修斯(Bill Mathews)和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都是退役海豹部隊隊員。

設施
黑水國際在北卡羅來納州的設施佔地超過七千英畝,其中有數個室內、室外靶場、城市摹擬環境靶場。黑水國際在公司的簡介上說「全國最大的私營武器訓練設施」,事實上是全世界最大的武器訓練設施。
西元二零零六年十一月,黑水國際宣佈取得位於芝加哥(註十四)西邊的一處佔地八十英畝的設施。該設施目前以「北方黑水」的名稱營運,黑水國際同時也試圖於加利福尼亞州(註十五)建立軍事武器訓練中心。

註一:美國海軍三棲特戰隊,一般稱作海豹部隊,是直屬美國海軍的一支特種部隊,亦是世界知名的特種三棲部隊,主要任務包括:非常規戰爭、國內外防禦、直接行動、反恐行動、特殊偵查任務五項。

註二: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是由五十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註三:北卡羅來納州,是位於美國南部區域大西洋海岸的一州。別稱「焦油腳州」或「舊北州」。下轄一百郡。州府為洛里,最大的城市為夏洛特。

註四:九一一襲擊事件,也被稱為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簡稱九一一、九月十一日攻擊,是西元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發生在美國本土的一系列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

註五:美英聯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是指西元二零零三年美國軍隊佔領伊拉克以後,在伊拉克境內發生的一系列美英軍隊虐待伊拉克戰俘的事件的總稱,該事件也被有的國際媒體稱為「虐囚門事件」,有的媒體也稱之為「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

註六: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建於西元一九三二年十月三日,一個位於亞洲西南部中東地區的國家。與它接壤的國家,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註七:狙擊手,指專職於隱匿行蹤,並且能夠於遠距離精確地射擊的軍人或是警察。一般使用狙擊步槍,利用良好的偽裝藏身於隱蔽位置,對長遠距離的特定目標進行射擊,往往要求一擊斃命。

註八: 快速反應小組,或稱快速應變小組等等,沒有統稱,是指能夠於極短的通報下反應的武裝力量,一般說法是十五分以內執行應變行動。騎兵部隊常被作為快速反應組。

註九:巴格達,古稱報達,伊拉克首都,同時它也是伊拉克巴格達省的首府,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經濟文化中心。

註十:美國國防部,是美國聯邦行政部門之一,主要負責統合國家安全與武裝力量(美軍),其總部大樓位於五角大樓(The Pentagon),因此人們也常用五角大樓代稱。
註十一:加勒比海,是大西洋西部南美洲及北美洲之間的一個海。 

註十二: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八千二百二十一萬七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七千六百七十六萬兩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三千六百二十七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八千六百零五米。   

註十三:巴貝多,是位於加勒比海與大西洋邊界上的獨立的島嶼國家,是西印度群島最東端的島嶼,首都橋鎮。

註十四:芝加哥,位於美國中西部,屬伊利諾州,東臨密西根湖,轄區內人口約兩百九十萬。

註十五:加利福尼亞州,簡稱加州,是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個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位列第一,其有一別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烏國示威專題】塞瓦斯托波要塞

【烏國示威專題】塞瓦斯托波要塞

大中華時報   編者:周子愉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地點:烏克蘭基輔市
                              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原標準時間十點五十分

   
塞瓦斯托波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註一)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註二)黑海艦隊(註三)基地,位於黑海(註四)北岸克里米亞半島(註五)南端。以刻赤半島為犄角,庇護著羅馬尼亞(註六)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克里米亞半島是從蘇聯南方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註七)境內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島,由於具有溫暖舒適的地中海型氣候(註八)而曾被當作歷代沙皇(註九)的度假地。但這個度假村卻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巨大的要塞之上。同時黑海是土耳其(註十)、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註十一)......等諸多國家的共有內海,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價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權,就能向沿海周邊國家施加政治壓力。而塞瓦斯托波市(註十二)是當地最合適的港口,也因此成為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從西元一八五四年大英帝國(註十三)法蘭西第二帝國(註十四)俄羅斯帝國(註十五)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註十六)開始,塞瓦斯托波市已隨著戰鬥不息的時代而演化成一個要塞都市,大量的堡壘、壕溝和故意製造的迷宮隧道圍繞市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整個要塞的防禦力量:以塞瓦斯托波爾市市區為參照,整個市區北靠細長的塞維納亞灣南岸,塞維納亞灣北岸和別別克峽谷之間是防禦重點。在這片綿延三百六十公里的矩形地帶,配置了十二個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里米亞要塞數量的百分之七十五。

在四重防禦線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當時最強的「馬克沁-高爾基I號」聯裝炮塔要塞,它擁有西元一九三四年製造的雙聯裝三零五毫米巨炮,射程達到四十四公里,外部防禦層形狀酷似當時的戰列艦炮塔,由兩百至三百毫米厚的裝甲板全體包裹,炮塔下麵有三層永固工事,每層永久混凝土天蓋都厚達三千至四千毫米。此外,在「馬克沁-高爾基I號」東側還設置了「巴斯季昂I號」要塞作為前瞻。所有要塞周圍都被永久混凝土裝甲板覆蓋,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鐵路連接,在山地部分更設置難以數計的暗堡、火力點,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裝且具有絕對優勢射界,理論上不可能對該防禦地帶進行地面攻擊。而且設計者將要塞的基本彈藥存放在塞維納亞灣南岸地下深達三十米的「庫拉貝」主彈藥庫中,可謂萬無一失。

相對的,塞瓦斯托波爾南部及西部防禦力量就沒有這麼集中,為防止南部海上威脅,在克里米亞半島南端突出部設置了「馬克沁- 高爾基II號」聯裝炮塔要塞。在二線陣地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市區之間是「蘇聯山脈陣地」,這是最後一道屏障。守衛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士兵比較特殊,除了普通的蘇聯工農紅軍(註十七)外,還有海軍陸戰隊和蘇聯內務部部隊,這些特殊部隊戰鬥力和武器裝備、軍官素質都很強。當時守城兵力約為十萬人,但坦克僅四十輛。

註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常被簡稱為二次大戰、二戰,是一次自西元一九三九年至西元一九四五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以及所有的大國,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

註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是一個存在於西元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西元一九九一年時二月二十五日的聯邦制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約有兩千兩百四十萬三千五百八十平方公里。

註三:黑海艦隊,是蘇聯以及俄羅斯的一支海軍艦隊。這支艦隊的行動範圍是黑海和地中海,它在黑海和亞速海有數個基地,其主基地是烏克蘭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續使用這個港口作為其軍事基地在過去十數年中導致多次兩國之間的外交衝突。按條約俄羅斯將於西元二零一七年撤出塞瓦斯托波爾。每年俄羅斯向烏克蘭交納一億美元作為其基地的租金。

註四:黑海,是歐亞大陸的一個陸間海,被歐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島所包圍。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的愛琴海區域相聯。西亞和東歐被這一系列水體分隔開來。黑海在北面通過刻赤海峽與亞速海相連。重要流入黑海的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聶伯河。

註五:克里米亞半島,其海岸線形成幾個海灣和良好的天然港口。在半島的西北部上是卡爾基尼海灣,在半島的西南有塞瓦斯托波和巴拉克拉瓦等良港,在半島的東北部有刻赤海灣,在東南部有費奧多西亞海灣及同名的良港。

註六:羅馬尼亞,是一個東歐國家。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東北則是烏克蘭與摩爾多瓦。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東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註七: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的第三個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在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中,人口僅次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面積也居第三位,居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後,是蘇聯經濟較為發達的加盟共和國。共和國首都在西元一九一八年開始為哈爾科夫,於西元一九三四年遷至基輔。 

註八:地中海型氣候,又稱作地中海式氣候或地中海氣候、副熱帶夏乾氣候,其分布於中緯度地區(約南北緯三十度至四十度)的大陸西岸地區,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區、黑海沿岸地區、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澳洲西南部伯斯、南部阿德萊德一帶,南非共和國的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區。 

註九:沙皇,是俄羅斯帝國最高統治者西元一五四七年到西元一七二一年的正式稱呼。沙皇名號最早是俄羅斯人用來稱呼拜占庭帝國皇帝,後對蒙古可汗的敬稱。土耳其帝國滅拜占庭後,莫斯科大公成為拜占庭的繼承人。沙皇自稱是金帳汗國的繼承人。俄羅斯人有時用沙皇來稱呼舊約人物。

註十: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洲及亞洲的國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幹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
註十一:保加利亞,是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國家。它與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希臘和土耳其接壤,東部濱臨黑海。
 
註十二:塞瓦斯托波市,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西南岸,但並不屬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管轄的港灣都市,面對黑海,是烏克蘭重要的港口城市。
 
註十三:大英帝國,或稱不列顛帝國,是一個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全球帝國,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領土面積一度達三千四百萬平方公里。
 
註十四:法蘭西第二帝國,是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在法國建立的君主制政權,時間維西元一八五二年至西元一八七零年,後於法蘭西第二共和國而先於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註十五:俄羅斯帝國,通常簡稱為俄國、帝俄或沙俄,自西元一七二一年至西元一九一七年,其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也是俄羅斯歷史上規模最空前、國力最強大的君主制國家。
 
註十六:克里米亞戰爭是西元一八五三年至西元一八五六年間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作戰的一方是俄羅斯帝國,另一方是鄂圖曼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大英帝國,後來薩丁尼亞王國也加入了這一方。一開始它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但因為其最長和最重要的戰役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爆發,後來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
 
註十七:蘇聯工農紅軍,西元一九一七年至西元一九四六年間蘇聯陸軍和空軍的名稱,蘇聯海軍稱為蘇聯紅海軍。西元一九四六年二月,紅軍及紅海軍更名為蘇聯武裝力量,完成了從民兵式武裝向國家正規軍的轉變。但實際上許多人仍習稱其為蘇聯紅軍。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人數達最高峰,擁有超過一千萬名官兵。打敗大德意志帝國後人數減至約五百萬人。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烏國示威專題】烏克蘭第五屆總統選舉

【烏國示威專題】烏克蘭第五屆總統選舉

大中華時報   編者:周子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地點:烏克蘭基輔市
                              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二十三日中原標準時間十三點十分

   
烏克蘭第五屆總統選舉,是烏克蘭(註一)自西元一九九一年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獨立出來後的第五次總統選舉。第一輪選舉於西元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七日舉行,季莫申科聯盟(註二)Yulia Tymoshenko Bloc)領袖季莫申科(註三)Yulia Tymoshenko)和地區黨(註四)黨魁亞努科維奇(註五)Viktor Yanukovych)是得票數最多的兩位候選人,因此進入了於西元二零一零年二月七日舉行的第二輪選舉。
在二月十四日,亞努科維奇獲得了百分之四十八點九五的選票,從而贏得了烏克蘭第五屆總統選舉。按照烏克蘭憲法第十四條規定,當選總統應在烏克蘭最高蘇維埃(註六)宣布官方正式選舉結果後三十天內宣誓就職。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將亞努科維奇的就職日期定為二月二十五日。
西元二零一零年二月十七日,烏克蘭最高法院暫停了季莫申科對於選舉結果的上訴。法院暫停了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裁定亞努科維奇贏得選舉的宣布,但並沒有推遲或取消他的就職典禮。季莫申科在二零一零年二月二十日撤銷了上訴。

註一:烏克蘭,東歐國家,南接黑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烏克蘭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是歐洲聯盟與獨立國協,特別是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

註二:
提摩申科集團,是以烏克蘭政治家尤莉亞·季莫申科為首的政黨聯盟。該黨在烏克蘭議會的領導人為伊凡·基里連科(Ivan Kyrylenko)。

註三:尤莉亞·提摩申科,生於西元一九六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第十任烏克蘭總理。以美艷外表和政治鐵腕著稱,譽為烏克蘭的「美女總理」。

註四:地區黨,烏克蘭政黨,成立於西元一九九七年十月。其支持者多位於烏克蘭俄語區。該黨為親俄黨派,反對北約東擴。現任領導人為維克多·亞努科維奇。

註五:維克托·亞努科維奇,生於西元一九五零年七月九日,是烏克蘭政治人物,第四任烏克蘭總統,曾經三度出任烏克蘭總理。

註六: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可音譯翻為烏克蘭最高拉達,是西元一九三八年至西元一九九一年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西元一九九一年至今烏克蘭的議會,它實行一院制,目前的主席為亞歷山大·圖爾奇諾夫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烏國示威專題】獨立廣場

【烏國示威專題】獨立廣場

大中華時報   編者:周子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地點:烏克蘭基輔市
                              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原標準時間十點五十分

   
簡介
獨立廣場是位於烏克蘭(註一)首都基輔市(註二)市中心的露天廣場地帶。廣場中央由赫雷夏蒂克街貫通。基輔地鐵(註三)的一號線及二號線亦在此處設站交匯。旁邊是烏克蘭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及其音樂廳。
廣場自從基輔羅斯(註四)時期被確立後,其名稱經歷了多次更改。現在的名字是為了紀念西元一九九一年烏克蘭宣佈脫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註五)而修改的。
西元二零零一年在基輔市市長奧美利先科唐突命令下重新修建了整個廣場,為其樹立了具有地標性的紀念柱,立於柱上的是斯拉夫民族的母神─貝利黑那亞,其地下部分是大型高級購物商場─Globe。
西元二零零四年十二月,由於烏克蘭總統選舉爭議引發的「橙色革命(註六)」,估計約有五十萬維克多·尤申科(註七)陣營的支持者發起在獨立廣場及河臘沙機大街上紮營露宿數週進行和平示威,令此地一時間成為全世界媒體佈導的焦點。
西元二零一三年十一月,烏克蘭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註八)中止和歐洲聯盟(註九)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再度讓烏克蘭民眾上街抗議,爆發「烏克蘭反政府示威(註十)」讓獨立廣場搬上媒體檯面。

名稱變革
西元一八七一年至西元一九一九年:河臘沙機廣場(俄文:Площадь Крещатицкая
西元一九一九年至西元一九三五年:蘇維埃廣場(俄文:Площадь Советская)
西元一九三五年至西元一九七七年:加里寧廣場(俄文:Площадь Калініна)
西元一九七七年至西元一九九一年:十月革命廣場(俄文:Площадь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西元一九九一年至今:獨立廣場(烏文:Майдан Незалежності

註一:烏克蘭,東歐國家,南接黑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烏克蘭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是歐洲聯盟與獨立國協,特別是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

註二:
基輔市,位於烏克蘭中北部第聶伯河中游的烏克蘭首都及第一大城市,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

註三:基輔地鐵,是烏克蘭的第一個地鐵系統,它亦是繼莫斯科地鐵及列寧格勒地鐵後前蘇聯所建造的第三個地下鐵路系統。

註四:基輔羅斯,是一個西元八八二年至西元一二四零年,以基輔為首都,維京人奧列格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東歐君主制國家。在西元一二三六年至西元一二四零年的拔都西征時被毀滅。

註五: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是一個存在於西元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西元一九九一年時二月二十五日的聯邦制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約有兩千兩百四十萬三千五百八十平方公里。

註六:橘色革命,又譯栗子花革命,是指西元二零零四年至西元二零零五年圍繞西元二零零四年烏克蘭總統大選過程中由於嚴重貪污、影響選民和直接進行選舉舞弊所導致的在烏克蘭全國所發生的一系列抗議和政治事件。

註七:維克多·安德烈耶維奇·尤申科 ,為第三任烏克蘭總統。

註八:維克多·亞努科維奇,烏克蘭政治家,第四任烏克蘭總統,曾經三度出任總理。

註九:歐洲聯盟,縮寫為EU,簡稱歐盟。歐洲聯盟是根據西元一九九二年簽署的《馬斯垂克條約》(也稱《歐洲聯盟條約》)所建立的國際組織,現擁有二十八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二十四種。

註十:烏克蘭反政府示威,是烏克蘭親歐洲派在基輔市展開的反政府示威,西元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開始,至今仍在進行中,主要起因是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另外,總統亞努科維奇西元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七日簽署新法,禁止幾乎所有形式的抗議活動,再度引發民怨。因此,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臺、提前舉行選舉。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索契冬奧專題】俄羅斯特種部隊

【索契冬奧專題】俄羅斯特種部隊

大中華時報   編者:周子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與百度百科  地點:俄羅斯聯邦莫斯科市
                              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三日中原標準時間十五點零二分

   
簡介
俄羅斯特種部隊,音譯為斯佩茨納茲,繼承自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蘇聯)(註一)特種部隊,是隸屬於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註二)中央政府部門,包括聯邦安全局(註三)格魯烏(註四)內務部(註五)......等單位的特種部隊的統稱。
俄羅斯特種部隊的主要任務是能夠實施直接攻擊,執行破壞任務,在政變中奪取重要設施(如電臺、機場、政府首腦機關),取代被推翻者的政治軍事權力,處理敵人後方駐地部隊投降之事以及執行其他特種任務,克格勃特種部隊由一個幾百人的小型專業核心部隊組成,其中包括秘密諜報員。

歷史
在二十世紀四零年代的蘇德戰爭(註六)中組建了很多偵察部隊,這是蘇聯特種部隊的前身,西元一九四九年,蘇聯成立了第一個獨立特種偵察連,蘇聯的特種部隊正式組建,該獨立特種偵察連的任務是在作戰時深入敵後摧毀地方的核武器與核武器發射設施,例如美國的MGM-1飛彈(註七)、MGR-3飛彈
西元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四日,蘇聯國防部部長華西列夫斯基(註八)元帥命令:凡是沒有建立由格魯烏直轄的偵察隊的諸兵種合成軍團、機械化軍團和各大軍區,都必須組建一個一百二十人的獨立特種兵連,由格魯烏管轄,兵力有五千五百人。
西元一九六一年夏天,蘇聯國防部在列寧格勒軍區組織了一次特種兵彙報演習,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註九)尼基塔·赫魯雪夫(註十)在最後一天觀摩了特種兵的偵察、爆破、傘降和戰術演練。
西元一九七四年,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簽署了一項絕密命令,決定在克格勃(註十一)內組建一支完全新型的絕密部隊,其主要任務是打擊恐怖主義與維護國內安全,名稱就定為阿爾法小組(註十二)這個命令相當的絕密,只有一份手稿。這支完全新型的、絕密的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當時只有極少數的軍官知曉。 
西元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阿爾法小組與其它蘇聯特種部隊發動風暴三三三行動(註十三),攻入時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註十四)總統哈菲佐拉·阿明(註十五)的官邸—達魯拉曼宮(註十六)並成功擊斃了阿明。
西元一九八一年,蘇聯組建了信號旗小組(註十七)
西元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註十八)後,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大部分蘇聯的特種部隊,阿爾法小組與信號旗小組被納入聯邦安全局管轄下,成為專職於解救人質與處理應急事件的特種警察(註十九)
二十世紀九零年代中期以後,隨著車臣戰爭(註二十)的爆發和俄羅斯經濟的好轉,特種部隊再次受到了高度重視,待遇有所提高。 
俄羅斯特種部隊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頭幾年就參與了多次國內反恐怖作戰,在多次的反恐怖主義作戰中,俄羅斯特種部隊發揮出色,越來越成為俄羅斯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國內安定與進行國外作戰的一支不可替代的武裝力量。
西元二零一零年,俄羅斯政府將格魯烏所屬的特種部隊交給俄羅斯聯邦陸軍(註二十一)指揮,在西元二零一三年,俄羅斯陸軍指揮的特種部隊再次被移交給格魯烏指揮。

人員選拔
起初在俄羅斯特種部隊中服役的只能是通過考試的國家安全機關軍官,現在入選特種部隊的人員標準稍稍放寬:任何身體健康、年齡在二十二歲到二十七歲之間、服過緊急兵役的男子均可申請加入特種部隊,如果候選人符合所有要求,他就有機會參加專門的考試

註一: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是一個存在於西元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西元一九九一年時二月二十五日的聯邦制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約有兩千兩百四十萬三千五百八十平方公里

註二: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國,是蘇聯最大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歐亞大陸北部的一個國家,地跨歐亞兩大洲。

註三:
聯邦安全局,縮寫稱為FSB,是俄羅斯負責國內事務的當地情報機構,為蘇聯時期契卡、內務人民委員部、克格勃的繼承組織,目前總部位於莫斯科盧比揚卡廣場。

註四:
格魯烏,縮寫是GRU,它指的是蘇聯與俄羅斯聯邦的軍事情報機構—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情報部。

註五:
俄羅斯聯邦內務部,俄羅斯聯邦政府組成部門之一。俄羅斯聯邦內務部的總部位於莫斯科。

註六: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西元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國進攻蘇聯開始到西元一九四五年五月德國投降為止。

註七:
MGM-1飛彈,暱稱鬥牛士,是美國第一種自行研製的地對地巡弋飛彈。它的設計類似納粹德國的V-1飛彈,但增設了用於修正航線的無線電控制系統,鬥牛士飛彈上使用了體積更小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取代了V-1飛彈上笨重低效率的脈衝式噴氣發動機。

註八:
亞歷山大·瓦西列夫斯基,生於一八九五年九月三十日至西元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五日,蘇聯紅軍總參謀長、遠東軍總司令。西元一九四三年,榮獲蘇聯元帥軍銜。

註九:
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全稱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是蘇聯共產黨領袖的頭銜。



註十:尼基塔·赫魯雪夫,生於一八九四年四月十七日,卒於西元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曾任蘇聯最高領導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及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等重要職務。

註十一:克格勃,簡稱KGB,為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是西元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三日至西元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六日期間蘇聯的情報機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的原KGB機關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其第一總局另成立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白俄羅斯則完整保留境內KGB機關的建制及名稱。

註十二:阿爾法小組,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一支特種部隊,西元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在蘇聯克格勃主席尤裡·安德羅波夫的倡議下成立,主要負責反恐工作。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接管了這支部隊,阿爾法小組在蘇聯解體後參與過車臣戰爭、俄羅斯憲政危機、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樓劇院人質事件、別斯蘭人質事件......等。
註十三:風報三三三行動,為阿爾法小組對時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總統哈菲佐拉·阿明的祕密刺殺行動

註十四: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是蘇聯西元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在阿富汗成立的附庸國,該政權為無神論,婦女穿著的布卡和伊斯蘭教所參拜的清真寺皆被打壓。


註十五:哈菲佐拉·阿明,生於西元一九二九年八月一日,卒於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是阿富汗的前領導人。

註十六:達魯拉曼宮,是一座歐洲式樣風格的宮殿,已經被戰火焚毀,它距離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十六公里。

註十七:信號旗小組,是俄羅斯聯邦的特種部隊之一,目前隸屬於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特種作戰中心B科。

註十八:蘇聯解體,以發生在西元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布辭職為標誌,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通過決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立國六十九年的蘇聯從此正式解體。


註十九:特種警察,簡稱特警,是警察中的特種部隊,或稱特種警察部隊或警察特種部隊,通常為准軍事部隊,與軍事化特種部隊不同;特種警察部隊專門負責高度危險性的警察任務,例如拯救人質、拘捕擁有強大火力的疑犯以至恐怖分子;特種警察通常都接受過半軍事化訓練,配備的武器及裝備均比較一般的單位先進以及重型。


註二十:車臣戰爭,包括了第一次車臣戰爭和第二次車臣戰爭第一次車臣戰爭,發生於西元一九九四年至西元一九九六年,是俄羅斯與車臣武裝分子之間的一次軍事衝突。第二次車臣戰爭,起因是因為車臣武裝部隊入侵俄羅斯聯邦達吉斯坦共和國,同時在俄羅斯聯邦各地犯下恐怖炸彈案,使得俄羅斯聯邦軍隊對車臣開戰。戰爭階段為西元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六日至西元二零零零年五月;而襲擊階段為西元二零零零年六月至西元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六日。最終俄軍奪下勝利,俄羅斯聯邦實質掌控車臣。


註二十一:俄羅斯聯邦陸軍,在西元一九九一年底蘇聯解體時成立,中途經過多次改革,形成了目前的規模。

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索契冬奧專題】車臣歷史

【索契冬奧專題】車臣歷史

大中華時報   編者:周子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地點:俄羅斯聯邦莫斯科市
                              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二日中原標準時間二十二點五十五分

   
車臣人的祖先阿瓦爾人起源於亞洲西部,自十五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註一)入侵開始,車臣人在高加索山區不斷抵抗外來入侵。自從投向穆斯林的陣營,便緩和了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緊張關係,但卻與信奉基督教的喬治亞人及哥薩克人及信奉佛教的卡爾梅克人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

車臣在十九世紀被俄羅斯帝國(註二)征服,之後一直都屬於俄國。二月革命(註三)後,車臣改屬新成立的俄羅斯共和國(註四)十月革命(註五)之後,車臣再次改屬新成立的蘇維埃俄國(註六)裡。

西元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蘇聯成立條約(註七)簽署,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註八),蘇維埃俄國的俄羅斯部份改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註九)。蘇聯成立後,立即成立車臣自治州,隸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並於西元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五日和同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併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西元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五日升格為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部分車臣人試圖與大德意志帝國(註十)德意志國防軍(註十一)合作謀求獨立,於西元一九四四年,時任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註十二)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註十三)約瑟夫·史達林(註十四)領導下的蘇聯政府撤消了車臣的自治共和國地位,將幾乎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往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註十五)境內。直到西元一九五七年尼基塔·赫魯雪夫(註十六)執政時期,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方得恢復。
西元一九八九年後,蘇聯局勢急劇動蕩,民族分離勢力在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和北奧塞梯共和國......等高加索地區嚴重膨脹,不斷有流血衝突發生。
自西元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蘇聯解體以來,新成立的俄羅斯聯邦(註十七)不少成員,特別是北高加索聯邦管區(註十八)內的共和國,都希望像鄰近的亞美尼亞共和國(註十九)喬治亞共和國(註二十)一樣享有獨立的地位。加上過去蘇聯的年代裡,一直受到壓迫,造成車臣人爭取民族解放要求民族獨立和反俄羅斯的旺盛心態。對此,時任車臣共和國(註二十一)總統的焦哈爾·杜達耶夫(註二十二)發表了獨立宣言,成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註二十三),可是得不到俄羅斯聯邦的承認。隔年十二月十日印古什共和國(註二十四)與車臣共和國正式分離。

西元一九九四年,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鮑利斯·葉爾欽(註二十五)指派俄羅斯聯邦軍隊大舉攻打車臣共和國,造成十萬人遭到殺害,史稱第一次車臣戰爭(註二十六)。之後,雙方的衝突不但一直沒有平息,還讓車臣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分子得勢。結果針對首都莫斯科的恐怖襲擊不斷發生。

西元一九九九年,七月四日,沙米爾·巴薩耶夫(註二十七)指揮五千人的車臣武裝部隊(註二十八)偷襲了俄羅斯內務部隊的哨所。導致了第二次車臣戰爭(註二十九)。俄羅斯第二任總統佛拉迪米爾·普丁(註三十)以較強硬的態度反駁了國內的分離主義思潮,指揮部隊從兩路進入車臣。以絕對優勢的實力,軍事壓制了車臣分離主義勢力。之後,雙方衝突依然如前。

車臣問題是俄羅斯國內民族宗教矛盾,國際社會過問較少,有證據表明許多車臣婦女的丈夫或兒子無故失蹤,她們搜集並紀錄數百卷恐怖罪行的錄影帶,並將之偷渡入歐洲,向國際人權法庭控訴。影響所及,亦有部分車臣婦女選擇加入炸彈自殺的恐怖事件。

西元二零零四年五月九日,車臣共和國發生炸彈爆炸,時任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註三十一)在首府格羅茲尼的狄納莫體育場內被車臣武裝部隊以炮彈改造的地雷刺殺身亡。同年八月三十日,一向支持俄方、反對車臣獨立的阿盧·阿爾哈諾夫(註三十二)在爭議中當選車臣共和國第二任總統。

西元二零零六年三月四日,艾哈邁德·卡德羅夫之子拉姆贊·卡德羅夫(註三十三)被任命為車臣共和國總理。

隔年二月十五日,時任俄羅斯總理佛拉迪米爾·普丁免去了阿盧·阿爾哈諾夫的職位,調任俄羅斯聯邦司法部副部長,並授予其「祖國服務傑出貢獻」四級勳章。同年四月五日,拉姆贊·卡德羅夫宣誓就任車臣總統。 同年十月三十一日,分離出去的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時任總統烏馬洛夫在不敵俄羅斯聯邦軍隊的鎮壓下,逃離車臣首都格羅茲尼,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正式瓦解,其領土正式由車臣共和國接收。而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理佛拉迪米爾·普丁正式宣告取消車臣獨立。

西元二零零九年,俄羅斯聯邦政府宣布第二次車臣戰爭正式結束。隔年年三月三十日,車臣戰爭的陣亡者遺孀或稱「黑寡婦」,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進行了自殺式炸彈襲擊,以期謀求車臣的獨立自主。十月十九日在首府格羅茲尼列寧區的車臣議會大樓遭到車臣武裝分子攻擊,有六人死亡十七人受傷。

西元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莫斯科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發生自殺式炸彈爆炸,造成三十餘人死亡,近兩百人受傷,史稱「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炸彈襲擊事件(註三十四)」。車臣武裝部隊聲明對此事件負責,稱所在組織將致力於在俄羅斯聯邦的北高加索聯邦管區建立一個「自由的伊斯蘭國家」,而此次實施的特別行動正是對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犯罪行為的回應。

註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為突厥人所建立的一個帝國,自西元一二九九至西元一九二三年,建國者為鄂圖曼一世。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同時改名伊斯坦堡。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又因穆斯塔法·凱末爾領導起義,建立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至此滅亡。

註二:俄羅斯帝國,通常簡稱為俄國、帝俄或沙俄,自西元一七二一年至西元一九一七年,其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也是俄羅斯歷史上規模最空前、國力最強大的君主制國家。

註三:二月革命,在西元一九一七三月八日於俄羅斯發生的民主革命,是俄國革命的序幕。其即時結果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遜位,俄羅斯帝國滅亡。革命中沙皇失去權力,而且有大約一千五百至二千人在混亂中被殺或受重傷。繼而統治俄國的新政府是自由主義者與社會主義者的政治聯盟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用以謀求政治改革及創造一個以民主選出的行政部門與立憲會議。

註四:俄羅斯共和國,是一個短暫的政體。按照法律,它在西元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五日開始接手控制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後的俄羅斯帝國。雖然共和國政府正式是由臨時政府控制,但實際上控制權是由臨時政府和彼得格勒蘇維埃瓜分。

註五:十月革命,蘇聯時期的官方名稱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發生於西元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是西元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建立由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政府。

註六: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自西元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至西元一九二二年時二月三十日,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約有兩千兩百零五萬三千五百八十平方公里,在西元一九二三年一月一日起更名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

註七:蘇聯成立條約,是由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形式下結成聯盟的一個合法化文檔,與此同時,蘇聯成立宣言也被簽署,它可以視作條約的序言。

註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是一個存在於西元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西元一九九一年時二月二十五日的聯邦制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約有兩千兩百四十萬三千五百八十平方公里。

註九: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舊譯為全俄社會主義勞農委員會聯邦共和國,蘇聯的第一個加盟共和國,是蘇聯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面積佔蘇聯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六,人口約是蘇聯的三分之二;作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其首府莫斯科也是蘇聯的首都。

註十:大德意志帝國,簡稱納粹德國,是指於西元一九三三年至西元一九四五年期間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西元一九三三年西元一九三九年使用的第三帝國和西元一九三九年西元一九四五年的大德意志帝國。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國。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統治下,德國被改造成了一個幾乎國內的一切事物都由國家控制的極權主義國家。
註十一:德意志國防軍是西元一九三五至西元一九四五間納粹德國的軍事力量。納粹德國時的國防軍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納粹黨的武裝黨衛隊單位有時也配屬於國防軍。
註十二: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通稱蘇聯總理,是人民委員會的領導人,西元一九四六年後改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註十三: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全稱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是蘇聯共產黨領袖的頭銜。
註十四:約瑟夫·史達林,蘇聯前領導人,執政近三十年(西元一九二四年至西元一九五三年),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人民委員會(後改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大元帥,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註十五: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哈薩克,蘇聯設立的第八個加盟共和國,在外高加索聯邦被撤銷後為第七個加盟共和國,同時亦是蘇聯面積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國。
註十六:尼基塔·赫魯雪夫,生於一八九四年四月十七日,卒於西元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曾任蘇聯最高領導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及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等重要職務。
註十七: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國,是蘇聯最大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歐亞大陸北部的一個國家,地跨歐亞兩大洲。
註十八: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位於俄羅斯西南部北高加索地區,是俄羅斯八個聯邦管區之一。西元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九日析置自南部聯邦管區,現任總統駐北高加索聯邦管區的全權代表為亞歷山大·赫洛波寧。
註十九:亞美尼亞共和國,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在西亞的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
註二十:喬治亞共和國,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西元一九九一年四月九日正式獨立,首任總統茲維亞德·加姆薩胡爾季阿。獨立後國名為「喬治亞共和國」。但於西元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該國通過新憲法,國名更為「喬治亞」,曾為獨立國家國協成員。
註二十一: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共和國。
註二十二:焦哈爾·杜達耶夫,生於西元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五日,卒於西元一九九六四月二十一日,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前總統,車臣獨立運動領袖。
註二十三: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是西元一九九一年至西元二零零七蘇聯解體期間由高加索穆斯林在車臣建立的伊斯蘭共和國,首都格羅茲尼,其政府自稱為車臣伊斯蘭政府
註二十四:印古什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內的一個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地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
註二十五:鮑利斯·葉爾欽,生於西元一九三一年二月一日,卒於西元二零零七年四月二十三日,俄羅斯首任聯邦總統。曾歷任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蘇聯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
註二十六:第一次車臣戰爭,發生於西元一九九四年至西元一九九六年,是俄羅斯與車臣武裝分子之間的一次軍事衝突。
註二十七:沙米爾·巴薩耶夫,生於西元一九六五年一月十四日,卒於西元二零零六年七月十日,暱稱高加索之狼,車臣武裝部隊陸軍將領,前車臣獨立運動領導人。
註二十八:車臣武裝部隊,為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的國家武裝力量,俄羅斯聯邦將其稱為車臣叛軍。
註二十九:第二次車臣戰爭,起因是因為車臣武裝部隊入侵俄羅斯聯邦達吉斯坦共和國,同時在俄羅斯聯邦各地犯下恐怖炸彈案,使得俄羅斯聯邦軍隊對車臣開戰。戰爭階段為西元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六日至西元二零零零年五月;而襲擊階段為西元二零零零年六月至西元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六日。最終俄軍奪下勝利,俄羅斯聯邦實質掌控車臣。
註三十:佛拉迪米爾·普丁,出生於西元一九五二年十月七日蘇聯列寧格勒(今俄羅斯聖彼得堡),俄羅斯政治人物,現任俄羅斯總統,曾任第二任俄羅斯總統、第七任及第十一任俄羅斯總理及統一俄羅斯黨黨主席,普丁被認為是俄羅斯自西元二零零零年以來的實際最高領導人。
註三十一: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出生於西元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卒於西元二零零四年五月九日,是俄羅斯聯邦車臣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註三十二:阿盧·阿爾哈諾夫,出生於西元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日,是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第二任總統。
註三十三:拉姆贊·卡德羅夫,出生於西元一九七六年十月五日,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第三任總統,其父為艾哈邁德·卡德羅夫
註三十四: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炸彈襲擊事件是於西元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在莫斯科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發生的一起爆炸事件。初步被懷疑是一起自殺式炸彈襲擊。此次襲擊造成至少三十六人遇難,一百八十人受傷,其中八十六人需要留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