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索契冬奧專題】車臣歷史

【索契冬奧專題】車臣歷史

大中華時報   編者:周子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地點:俄羅斯聯邦莫斯科市
                              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二日中原標準時間二十二點五十五分

   
車臣人的祖先阿瓦爾人起源於亞洲西部,自十五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註一)入侵開始,車臣人在高加索山區不斷抵抗外來入侵。自從投向穆斯林的陣營,便緩和了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緊張關係,但卻與信奉基督教的喬治亞人及哥薩克人及信奉佛教的卡爾梅克人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

車臣在十九世紀被俄羅斯帝國(註二)征服,之後一直都屬於俄國。二月革命(註三)後,車臣改屬新成立的俄羅斯共和國(註四)十月革命(註五)之後,車臣再次改屬新成立的蘇維埃俄國(註六)裡。

西元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蘇聯成立條約(註七)簽署,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註八),蘇維埃俄國的俄羅斯部份改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註九)。蘇聯成立後,立即成立車臣自治州,隸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並於西元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五日和同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併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西元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五日升格為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部分車臣人試圖與大德意志帝國(註十)德意志國防軍(註十一)合作謀求獨立,於西元一九四四年,時任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註十二)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註十三)約瑟夫·史達林(註十四)領導下的蘇聯政府撤消了車臣的自治共和國地位,將幾乎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往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註十五)境內。直到西元一九五七年尼基塔·赫魯雪夫(註十六)執政時期,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方得恢復。
西元一九八九年後,蘇聯局勢急劇動蕩,民族分離勢力在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和北奧塞梯共和國......等高加索地區嚴重膨脹,不斷有流血衝突發生。
自西元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蘇聯解體以來,新成立的俄羅斯聯邦(註十七)不少成員,特別是北高加索聯邦管區(註十八)內的共和國,都希望像鄰近的亞美尼亞共和國(註十九)喬治亞共和國(註二十)一樣享有獨立的地位。加上過去蘇聯的年代裡,一直受到壓迫,造成車臣人爭取民族解放要求民族獨立和反俄羅斯的旺盛心態。對此,時任車臣共和國(註二十一)總統的焦哈爾·杜達耶夫(註二十二)發表了獨立宣言,成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註二十三),可是得不到俄羅斯聯邦的承認。隔年十二月十日印古什共和國(註二十四)與車臣共和國正式分離。

西元一九九四年,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鮑利斯·葉爾欽(註二十五)指派俄羅斯聯邦軍隊大舉攻打車臣共和國,造成十萬人遭到殺害,史稱第一次車臣戰爭(註二十六)。之後,雙方的衝突不但一直沒有平息,還讓車臣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分子得勢。結果針對首都莫斯科的恐怖襲擊不斷發生。

西元一九九九年,七月四日,沙米爾·巴薩耶夫(註二十七)指揮五千人的車臣武裝部隊(註二十八)偷襲了俄羅斯內務部隊的哨所。導致了第二次車臣戰爭(註二十九)。俄羅斯第二任總統佛拉迪米爾·普丁(註三十)以較強硬的態度反駁了國內的分離主義思潮,指揮部隊從兩路進入車臣。以絕對優勢的實力,軍事壓制了車臣分離主義勢力。之後,雙方衝突依然如前。

車臣問題是俄羅斯國內民族宗教矛盾,國際社會過問較少,有證據表明許多車臣婦女的丈夫或兒子無故失蹤,她們搜集並紀錄數百卷恐怖罪行的錄影帶,並將之偷渡入歐洲,向國際人權法庭控訴。影響所及,亦有部分車臣婦女選擇加入炸彈自殺的恐怖事件。

西元二零零四年五月九日,車臣共和國發生炸彈爆炸,時任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註三十一)在首府格羅茲尼的狄納莫體育場內被車臣武裝部隊以炮彈改造的地雷刺殺身亡。同年八月三十日,一向支持俄方、反對車臣獨立的阿盧·阿爾哈諾夫(註三十二)在爭議中當選車臣共和國第二任總統。

西元二零零六年三月四日,艾哈邁德·卡德羅夫之子拉姆贊·卡德羅夫(註三十三)被任命為車臣共和國總理。

隔年二月十五日,時任俄羅斯總理佛拉迪米爾·普丁免去了阿盧·阿爾哈諾夫的職位,調任俄羅斯聯邦司法部副部長,並授予其「祖國服務傑出貢獻」四級勳章。同年四月五日,拉姆贊·卡德羅夫宣誓就任車臣總統。 同年十月三十一日,分離出去的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時任總統烏馬洛夫在不敵俄羅斯聯邦軍隊的鎮壓下,逃離車臣首都格羅茲尼,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正式瓦解,其領土正式由車臣共和國接收。而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理佛拉迪米爾·普丁正式宣告取消車臣獨立。

西元二零零九年,俄羅斯聯邦政府宣布第二次車臣戰爭正式結束。隔年年三月三十日,車臣戰爭的陣亡者遺孀或稱「黑寡婦」,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進行了自殺式炸彈襲擊,以期謀求車臣的獨立自主。十月十九日在首府格羅茲尼列寧區的車臣議會大樓遭到車臣武裝分子攻擊,有六人死亡十七人受傷。

西元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莫斯科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發生自殺式炸彈爆炸,造成三十餘人死亡,近兩百人受傷,史稱「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炸彈襲擊事件(註三十四)」。車臣武裝部隊聲明對此事件負責,稱所在組織將致力於在俄羅斯聯邦的北高加索聯邦管區建立一個「自由的伊斯蘭國家」,而此次實施的特別行動正是對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犯罪行為的回應。

註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為突厥人所建立的一個帝國,自西元一二九九至西元一九二三年,建國者為鄂圖曼一世。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同時改名伊斯坦堡。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又因穆斯塔法·凱末爾領導起義,建立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至此滅亡。

註二:俄羅斯帝國,通常簡稱為俄國、帝俄或沙俄,自西元一七二一年至西元一九一七年,其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也是俄羅斯歷史上規模最空前、國力最強大的君主制國家。

註三:二月革命,在西元一九一七三月八日於俄羅斯發生的民主革命,是俄國革命的序幕。其即時結果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遜位,俄羅斯帝國滅亡。革命中沙皇失去權力,而且有大約一千五百至二千人在混亂中被殺或受重傷。繼而統治俄國的新政府是自由主義者與社會主義者的政治聯盟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用以謀求政治改革及創造一個以民主選出的行政部門與立憲會議。

註四:俄羅斯共和國,是一個短暫的政體。按照法律,它在西元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五日開始接手控制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後的俄羅斯帝國。雖然共和國政府正式是由臨時政府控制,但實際上控制權是由臨時政府和彼得格勒蘇維埃瓜分。

註五:十月革命,蘇聯時期的官方名稱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發生於西元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是西元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建立由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政府。

註六: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自西元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至西元一九二二年時二月三十日,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約有兩千兩百零五萬三千五百八十平方公里,在西元一九二三年一月一日起更名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

註七:蘇聯成立條約,是由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形式下結成聯盟的一個合法化文檔,與此同時,蘇聯成立宣言也被簽署,它可以視作條約的序言。

註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是一個存在於西元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西元一九九一年時二月二十五日的聯邦制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約有兩千兩百四十萬三千五百八十平方公里。

註九: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舊譯為全俄社會主義勞農委員會聯邦共和國,蘇聯的第一個加盟共和國,是蘇聯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面積佔蘇聯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六,人口約是蘇聯的三分之二;作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其首府莫斯科也是蘇聯的首都。

註十:大德意志帝國,簡稱納粹德國,是指於西元一九三三年至西元一九四五年期間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西元一九三三年西元一九三九年使用的第三帝國和西元一九三九年西元一九四五年的大德意志帝國。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國。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統治下,德國被改造成了一個幾乎國內的一切事物都由國家控制的極權主義國家。
註十一:德意志國防軍是西元一九三五至西元一九四五間納粹德國的軍事力量。納粹德國時的國防軍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納粹黨的武裝黨衛隊單位有時也配屬於國防軍。
註十二: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通稱蘇聯總理,是人民委員會的領導人,西元一九四六年後改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註十三: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全稱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是蘇聯共產黨領袖的頭銜。
註十四:約瑟夫·史達林,蘇聯前領導人,執政近三十年(西元一九二四年至西元一九五三年),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人民委員會(後改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大元帥,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註十五: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哈薩克,蘇聯設立的第八個加盟共和國,在外高加索聯邦被撤銷後為第七個加盟共和國,同時亦是蘇聯面積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國。
註十六:尼基塔·赫魯雪夫,生於一八九四年四月十七日,卒於西元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曾任蘇聯最高領導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及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等重要職務。
註十七: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國,是蘇聯最大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歐亞大陸北部的一個國家,地跨歐亞兩大洲。
註十八: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位於俄羅斯西南部北高加索地區,是俄羅斯八個聯邦管區之一。西元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九日析置自南部聯邦管區,現任總統駐北高加索聯邦管區的全權代表為亞歷山大·赫洛波寧。
註十九:亞美尼亞共和國,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在西亞的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
註二十:喬治亞共和國,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西元一九九一年四月九日正式獨立,首任總統茲維亞德·加姆薩胡爾季阿。獨立後國名為「喬治亞共和國」。但於西元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該國通過新憲法,國名更為「喬治亞」,曾為獨立國家國協成員。
註二十一: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共和國。
註二十二:焦哈爾·杜達耶夫,生於西元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五日,卒於西元一九九六四月二十一日,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前總統,車臣獨立運動領袖。
註二十三: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是西元一九九一年至西元二零零七蘇聯解體期間由高加索穆斯林在車臣建立的伊斯蘭共和國,首都格羅茲尼,其政府自稱為車臣伊斯蘭政府
註二十四:印古什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內的一個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地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
註二十五:鮑利斯·葉爾欽,生於西元一九三一年二月一日,卒於西元二零零七年四月二十三日,俄羅斯首任聯邦總統。曾歷任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蘇聯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
註二十六:第一次車臣戰爭,發生於西元一九九四年至西元一九九六年,是俄羅斯與車臣武裝分子之間的一次軍事衝突。
註二十七:沙米爾·巴薩耶夫,生於西元一九六五年一月十四日,卒於西元二零零六年七月十日,暱稱高加索之狼,車臣武裝部隊陸軍將領,前車臣獨立運動領導人。
註二十八:車臣武裝部隊,為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的國家武裝力量,俄羅斯聯邦將其稱為車臣叛軍。
註二十九:第二次車臣戰爭,起因是因為車臣武裝部隊入侵俄羅斯聯邦達吉斯坦共和國,同時在俄羅斯聯邦各地犯下恐怖炸彈案,使得俄羅斯聯邦軍隊對車臣開戰。戰爭階段為西元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六日至西元二零零零年五月;而襲擊階段為西元二零零零年六月至西元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六日。最終俄軍奪下勝利,俄羅斯聯邦實質掌控車臣。
註三十:佛拉迪米爾·普丁,出生於西元一九五二年十月七日蘇聯列寧格勒(今俄羅斯聖彼得堡),俄羅斯政治人物,現任俄羅斯總統,曾任第二任俄羅斯總統、第七任及第十一任俄羅斯總理及統一俄羅斯黨黨主席,普丁被認為是俄羅斯自西元二零零零年以來的實際最高領導人。
註三十一: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出生於西元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卒於西元二零零四年五月九日,是俄羅斯聯邦車臣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註三十二:阿盧·阿爾哈諾夫,出生於西元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日,是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第二任總統。
註三十三:拉姆贊·卡德羅夫,出生於西元一九七六年十月五日,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第三任總統,其父為艾哈邁德·卡德羅夫
註三十四: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炸彈襲擊事件是於西元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在莫斯科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發生的一起爆炸事件。初步被懷疑是一起自殺式炸彈襲擊。此次襲擊造成至少三十六人遇難,一百八十人受傷,其中八十六人需要留院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